位于贛東北和皖南交界之地的婺源,山水間的古村落群如珠如玉,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在江西諸地中,它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從山河格局看,婺源是贛東北渾然天成的一部分,文化上卻與緊鄰的江西各市縣存在鮮明差異。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2期
山地不言,卻悄然將大美和靈氣收藏。雪后的武功山銀裝素裹,盡顯妖嬈景致。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1期 攝影/楊曉寧
三清山是我國的道教名山,也是世界級的花崗巖名山。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1期 攝影/孫雪峰
龍虎山是我國壯年晚期—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1期 攝影/楊孝
贛鄱大地上的萬千氣象持續的凍雨天氣會對電力及通訊設備造成巨大損害。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1期 攝影/章璋
如琴湖的霧凇景觀,草木上凝華出的霧凇讓這里有不輸松花江霧凇的美景。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1期 攝影/殷錫翔
穴珠意為“洞穴珍珠”,是一種在喀斯特溶洞中形成的與珍珠結構和形狀相似的奇特洞穴沉積物。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12期 攝影/李晉
攝影/田稚珩
攝影/李晉
攝影/韓道山
在地球陸地表面起伏的山巒中,有很多都被塑造出了獨特的形狀,在這些形狀獨特的山中,有一種山壁如刀削,形似板薄,被稱為墻狀山。圖為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板山到黎城縣陽坡、廣志山一帶的山體,是典型的嶺脊型墻狀山。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攝影/張濤
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的嶂石巖九女峰附近,就有一處山體呈石墻狀,海拔1300多米,但寬僅1米,兩側都是深淵,被稱為一米崖,行走其上令人驚恐萬分。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攝影/王振民
西北干旱區花崗巖墻狀山聳立于戈壁荒漠中。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攝影/牙克地爾·買買提江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的冠豸山丹霞,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天墻。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攝影/吳秋煌
蒼龍嶺位于西岳華山北峰到東峰、西峰、南峰、中峰的必經之路,是花崗巖體沿著斷層、裂隙被侵蝕切割的過程中,殘留下來的墻狀石嶺,長1500多米,頂寬僅1米多。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攝影/韓寒
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為戰亂起落、河流擺動、古今綠洲變遷等原因,留下了大小約百余個古城遺址,時代由漢到清,歷時約2000年。廣袤而干燥的荒原戈壁如同一座巨大的博物館,將它們一一收藏。自《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4期
酒泉瓜州草城遺址。自《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4期 攝影/李玉龍
酒泉瓜州鎖陽城塔爾寺遺址。自《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4期 攝影/蔡驍翔
酒泉肅北馬鬃山滾坡泉要塞遺址。自《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第4期 攝影/李玉龍
訂閱手機報
移動發送CNG到10658000
聯通發送CNG到10655111
電信用戶發送CNG到1065900
訂閱號
服務號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或微信中
搜索“中國國家地理”關注。